藏地是民間詩歌的海洋,無論是農民還是牧民,無論識字與否,說唱幾首,甚至上百首諺語詩、格言詩或是一段史詩都是伺空見慣的事。藏族叫??魯,諧??。 ??魯體??,一般一首為四句或八句,多的20多句。前二句比喻后兩句直陳、獨唱,每句音
藏地是民間詩歌的海洋,無論是農民還是牧民,無論識字與否,說唱幾首,甚至上百首諺語詩、格言詩或是一段史詩都是伺空見慣的事。藏族叫“魯,諧”。 “魯體”,一般一首為四句或八句,多的20多句。前二句比喻后兩句直陳、獨唱,每句音節相等,曲調緩慢。有四句到十句。六、七、八字不等,有三段或壓成兩段的,有開頭、本意,每句字數一樣,可邊編邊唱。魯體是諧體的源頭。“諧體”,常見也是四句或八句,前比后陳,有的只唱詩不跳,有的又唱又跳,有的是對唱式的即興創作。
....民間詩歌“魯體”和“諧體”在公元八、九世紀已普遍流行于藏區各地。誕生了許多民間短詩和長詩,長詩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格薩爾王傳》。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也是現今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史詩。至今在世俗藝人的說唱中廣泛流傳地在民間。
....《格薩爾王傳》誕生于公元10世紀到11世紀,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的生產情況、經濟生活、文化藝術、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風尚.階級關系、民族交往等。貫穿在《格薩爾王傳》中的是反對侵略,保衛國家、抑強扶弱、為民除害的思想主線,它是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格薩爾王傳》的發現和整理,由最早的30部不斷發展成為現有100多部、1500多萬字的文學巨箸。目前世界上有藏、漢、蒙、英、俄、法、德各種版本,10多種研究機構,并已召開兩次國際學術討論會。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