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在熱愛中守望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09-18 15:29:39 作者:中國民族文化網 來源:[標簽:來源]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民間藝人2008年12月15日
研究茅龍書法。上世紀90年代初,張瑞亨在岡州畫院設立“茅龍軒”建立制筆文化展覽廳,推廣茅龍筆并創制“茅龍國畫筆”,獲廣東省首屆民間工藝精品銅獎,研究“茅龍皸法”繪畫,得到崔德祺博士、關山月教授的指導。曾在澳門文化廣場、江門美術館、法國留尼旺圣堡羅等地舉辦茅龍筆及其書畫展覽,并培養了一批制筆人才。“張瑞亨既有藝術才能,又有市場眼光,而且善于創新。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既把茅龍筆推介出去了,又把自己的書畫推介出去了,這就是雙贏,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很有效地保護和發展。”王暢懷評價說。伍炳亮也是這樣,他在臺山市公益鎮創辦伍氏興隆明式家具藝術公司,招了不少民間藝人在其指導下進行木雕創作,他本人創新設計的明清式藝術家具,被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并在各類展會中獲獎,在國內市場上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我們的客戶是收入水平、文化層次較高、具有一定鑒賞能力的人群,所以,我們不僅僅是在造家具,更是在造文化。”這是伍炳亮對市場的定位。新會葵鄉傳統工藝品開發中心總經理廖惠林,專業從事葵類工藝的傳承、開發和創新,并迅速培養了一班年輕新人,新會葵扇及葵類工藝品也成為新會著名的特色旅游產品。談到創新,廖惠林說:“葵藝以后的發展方向就是逐漸從兼實用型工藝品向純收藏工藝品轉變,這或許是讓葵藝得以穩妥傳承的唯一出路。”民間藝人走市場化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其間充滿了坎坷和艱辛,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尷尬。“現在的年輕人,覺得學民間技藝沒錢賺就不想學,非得讓他們看到市場前途才能吸引他們過來學習、傳承。民間技藝在市場上求生存、求發展,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真正重視傳統手工技藝的市場化發展,把優惠措施落到實處,對相關企業多一些扶持。”一位民間藝人言辭懇切地對筆者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望者江門市的民間藝人對民間藝術始終充滿激情,無論自身經濟條件如何,都未曾放棄心中的那份難舍之情,而且很多人還以自己的積極行動來保護民間藝術,使之流傳下去,他們不愧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忠實的守望者。江門市文藝家協會主席陳波集公務員、說書藝人、民間藝術家等于一身,不求名利,默默耕耘,曾協助陳一峰先生籌建五邑中華詩詞學會、龍溪詩社、竹園詩社、江門楹聯學會等,并深入民間,與民間藝人打成一片,大力挖掘和推廣本土民間藝術瑰寶,對五邑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推廣不遺余力。令陳波感到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市的木雕、葵藝、茅龍筆、銅雕、石雕、玉雕等民間工藝在廣東省舉辦的大型展覽會上脫穎而出,名列廣東省前茅。“我們的葵扇、茅龍筆等都是很好的工藝品,
關鍵詞:[標簽:關鍵字]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