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間舉行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上,云南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對外展出了云南全力打造的六大民族文化生態村建設理念及進展。云南大學民族研究院教授尹紹亭二十九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展覽中所展出的民族文化生態村建設已成為中國運用人類學的一次重要開拓,并受到海內外專家關注。
云南具有無可比擬多樣性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此次展覽中,云南省正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全力開發打造民族生態文化村,旨在進一步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并促使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得到良好的發展。此次展出的六個民族文化生態村包括和順文化生態村、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巴卡基偌小寨、月湖民族文化生態村、南堿傣族民族文化生態村、可邑彝族民族文化生態村。據介紹,民族文化生態村是以民族文化傳習館及博物館為中心,主要是向外界展示獨特的民族文化,并倡導當地人學習當地民族文化,從而進一步實現對民族文化的保護,還能從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價值,以幫助民族地區脫貧致富。</p>
尹紹亭稱,其實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歐洲就已經出現了將社區文化和生態進行了整體保護和展示的“生態博物館”。而云南打造的民族文化生態村是在中國當代市場經濟和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種以文化為中心的鄉村和諧發展的理論和開拓探索的實踐,其最終目的是追求人類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這與人類學研究宗旨密切相關,也正是中國運用人類學的一次重要開拓。</p>
尹紹亭表示,與歐洲不同的是,云南多數民族地區面對著貧窮的現實,民眾素質相對落后,因此打造民族文化生態村必須要提倡民族人自己建設、自己管理、自己經營,不能過分的政府參與,避免對當地文化的破壞。</p>
對于云南推行的民族文化生態村,也引起了參與此次民族學人類學大會的海內外專家的關注。大會主辦方將在會議期間,組織相關代表前往月湖民族文化生態村和可邑彝族民族文化生態村參觀考察。(完) (記者 保旭)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