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瑤族地區山清水秀,物產富饒。正是這樣的環境孕育這個多才多藝的民族,使得他們的民族文化十分豐富。這樣一個靈秀的民族,戀愛結婚的方式與風俗也是非常有趣的。
在我國瑤族作為少數民族中的一支,共有200萬人,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云南、廣東、貴州和江西等省區。瑤族先民歷史上居住于長江流域,遠在秦漢時期,瑤族是長沙武陵蠻(又稱五溪蠻)的一部分。南遷后,有的又向西南山區移動,于是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局面。瑤族居住地區多為亞熱帶,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間,村寨坐落周圍,竹木疊翠,風景秀麗。因其生產方式、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不同特點而有多種自稱和他稱。如:盤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花籃瑤、白褲瑤、紅頭瑤等,多達20多個支系。新中國成立后,瑤族成了他們的統稱。瑤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由于長期與漢、壯、苗等族接觸,各地瑤族一般又兼通漢語,部分兼通壯語和苗語。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數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瑤錦、瑤服,古老的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瑤族婚俗-愛她就小心的咬她
瑤族行族外婚,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瑤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墟等場合,結識交往、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互相了解以后,一般都要通過“合婚”和雙方家長商議,取得一致意見后才能締結婚姻。
瑤族咬手示愛:瑤族民間有句諺語,叫做“咬手疼進心,愛情才真誠”。
瑤族青年通過對歌,或在生產勞動、節慶活動中結識,建立了感情后,便開始約會。約會談情時最富情趣的事是咬手表達愛情。小伙子在心愛的姑娘手上咬上一口,表達對姑娘深深的愛。
小伙子咬姑娘手臂時,一定要掌握好用力發分寸。如果咬得太輕,會被認為愛得不深;如果咬得過重,在姑娘的手上留下傷口,會被別人恥笑為被狗咬傷。因此,當小伙子用牙齒咬著姑娘那白凈的手臂時,得慢慢用力,使姑娘覺得疼痛難忍,但又不得將姑娘的手臂咬破。經咬手定情以后,男女雙方都應將自己找到心上人的事告訴父母,經父母同意后便舉行婚禮。
回門時,村寨中的再婚婦女不能和新娘說話,即便說了,新娘也不會答理。
瑤族有上門從妻居的習俗。如男方從妻居,則婚禮有所不同,但婚禮中含有大量的歌唱、答對等,則是相同的。從妻居的時間分為三種:終身——需要改姓;十二年——不改姓,但有權分享妻家財產;六年——無權分享妻家財產。
寡婦在瑤族觀念中受到同情,如寡婦要改嫁,一般沒有非議。
奇特的瑤族婚俗一一埋蛋擇婿
在我國瑤族部分地區,至今還沿襲著一種獨特的傳統婚俗———埋蛋擇婿。
瑤族男女青年長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時,姑娘的父母親就會擇一個吉日良辰,選好十個勻稱的雞蛋,煮熟后用玫瑰紅水筆在蛋殼上標畫記號。天黑后,上山找一個較為隱蔽的地方把蛋埋藏起來。前來求婚的男青年爭搶著上山去找尋,誰找到的蛋最多,姑娘的父母就選定誰為女婿。到找蛋那天,四面八方求婚的盾生,穿著節日盛裝,懷著急切的心情,涌到埋蛋的坡頭,扒草叢、鉆刺蓬,尋找埋藏的雞蛋。希望自己走運,得到幸福的愛情。
瑤族的女人們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瑤族埋蛋婚俗也作了部分改進,充實了新的有趣的內容。因為男女青年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直接交往,相互愛慕,產生了愛情。當父母煮蛋作標記時,有心計的姑娘,暗中探視,默記記”號,悄悄地將四、五個有制作標記的蛋送給情人。當找蛋那天,這后生也裝著上山找蛋,找了一陣后,便第一個高呼找到蛋了。其他同路人聽到后,自認運氣不佳,于是就走開了。這位得“勝”的后生,再用泥土抹——下雞蛋,裝扮一番后帶姑娘去認岳父岳母去了。
奇特的巴馬瑤族婚俗
巴馬縣所略鄉一帶的瑤族(土瑤)與眾不同,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是“女大當婚,男大當嫁”,別具一格。
這里的“女婚男嫁”特點,大體上有這么幾個階段。當男女青年都長到18歲后,就開始講究修飾,喬裝打扮一新,女青年似花蕊朵朵,男青年個個英俊瀟灑。通過趕街、走親訪友、耍老表、節假日唱山歌,打陀螺,拋毽子等方式,進行談情說愛,互相了解,這是認識階段。
在認識基礎上,雙方互請到家做客,彼此進一步掌握對方為人、性格,家庭成員,家庭經濟等情況。這是加深認識、了解、建立愛慕之情階段。每逢農忙季節和節假日,女方總要請男方來幫助犁地、耙田,耕種,收割,蓋房子等,這是考察對方勤勞能干還是好逸惡勞階段,是最關鍵的階段經過一兩年的交往接觸,雙方產生了深厚感情,女方就偷偷買布,精心地打好精致的布鞋送給男方,男方收到信物后,就選擇買手鐲、頭簪、戒指,耳環或手表等其中的一兩件送給女方,彼此作為定情物,確定自己的心上人。
但是,這些交往仍然是在秘密的條件下進行,屬保密階段。經過以上四個階段以后,女方便請男方派老人帶上幾斤酒,糖,一些煙餅等禮品來訂親,要求上門,將婚事公布于眾,從這以后,女方就負責籌備一切嫁妝、床上用品、家具等。待東西備齊,女方就擇日接男方過門。
男方出嫁即將離開家時,先由嗩吶手吹上一輪告別父母的嗩吶,然后對空鳴槍(粉槍)三響,放鞭炮,再跪拜祖宗和父母,與親人一一告別,在12-13人送親陪同下高高興興出門。當送親行至離女方家二三公里時,又對空鳴槍三響,女方家聽到槍聲后,立即鳴槍三響,示意對方,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進門。
當新郎走到家門時,雙方同時各鳴槍三響,頓時,由一老人扶著迅速跳過燒在門口的火堆和三個竹圈子。以示凈身,就進門拜堂。送親的人一一接受對方前來敬酒后,才能坐下休息,待后入宴席
“洞房花燭夜”,本應是小兩口最幸福甜蜜之夜,但是,他們不是溫柔同眠,而是把洞房的新床鋪讓給送親的老人休息,享受女家的厚愛,新郎新娘分別陪同青年男女唱山歌,談情說愛到天明。
男嫁到女家(即上門)后,改用女方家的姓,作為女婿,在家庭成員中有同等的地位,共同享受財產,繼承產權。在村寨里,分到同等的生產、生活資料,人緣好精明能干的,還可以當村干、寨主等要職。在社會上,與眾一律平等,不受他人歧視。
瑤族上門,除直接在女方家當家不回一種外,還有另一種叫做上兩邊門,也就是兩邊家都住,耕種兩邊家的田地,贍養兩邊家的父母,享受兩邊家的財產。第三種是倒回門,就是到女家住上若干年以后,又攜妻帶子回老家住。不論是哪一種,都是經過雙方老人同意,夫妻共同商量決定的。
男人上門好處很多。首先,婚事簡辦,結婚時,男方不辦酒席,女方不向男方索取各種財物和彩禮,男方只象征性的拿少量禮品就成了。其次,破除了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從根本上徹底解除純女戶沒有人贍養老人的后頤之忱,有利于貫徹計了嫁女長期不落夫家的陳規陋習。最后,上門女婿,自由戀愛,婚姻自主,思想基礎好,感情深。因此,凡是上門女婿很少有離婚的現象。
隆回小沙江一帶瑤族婚俗:
隆回小沙江一帶瑤族青年男女戀愛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過節日聚會唱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結婚。他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在節日歌舞場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對方,就可以向其求愛,如果兩人情投意合,便按照傳統風俗,男方家求一個媒人,去婦方家提親。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親,不用帶什么禮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僅帶一把紅油紙新傘。姑娘用彩色絲線或毛線系于傘內,把傘收攏,傘的邊緣現出一寸多長的彩須。媒人將這把系有彩須的傘帶回男家,作為定情的信物,表示訂親成功。有趣的是,帶傘聘婚的是男媒,瑤族婦女作媒的極省。媒人持傘回歸時,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擲泥巴,愈擲愈歡,出槽門為止。媒人帶傘訂親,一定要是紅油紙傘,布傘、尼龍傘、絲綢傘都不行。
瑤族辦婚事是比較儉樸的。男方不送彩禮,但女方有嫁妝,有的以犁頭和鋤頭作嫁妝。男方一般給姑娘送一條漂亮頭巾和四套新衣裳,當然越多越好。頭巾和衣裳都是傳統的挑花工藝制作,上面鄉有龍鳳呈祥、八仙拜壽、牡丹孔雀、百鳥朝鳳等圖案,及虎、獅、豹等起獸,莓、荷、桂、菊等花卉圖樣。
瑤族大伯
結婚那天,新娘在女伴們的協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把新郎送來的衣裳,都要穿在身上,并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打褲子的褲腳得露在外面,所以從內到外,一件比一件長,每件至少長一寸,層層現出五彩斑爛的花邊,竟放異彩,層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個富有的男家。
吃過早飯,新娘徒步去婆家,新娘擎傘姍姍而行在前,后面是人流擁簇的送親隊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婦女和姑娘都來送親,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里。
婚禮很簡單,沒有什么儀式,介非常熱鬧。除全寨親友、鄰里全部參加外,還有外寨的青年男女,他們不畏夜黑路險,有的從幾十里外山寨自愿趕來參加婚禮。男方只需宴請雙方的主要親友,如叔伯嬸子、兄弟姐妹、姑媽舅母等,其他的人不要招待。如有外寨早來的賓客,碰上正餐,自愿者也可以就席。
夜幕降臨,婚禮開始。婚禮別有情趣,既無專人主持,也無須新郎新娘雙雙入洞房,而是由雙方賓客、親友、鄉鄰陪同新娘在火塘里通宵達量對唱山歌和嬉笑“打蹈”。“打蹈”就是坐異性腿上頓屁股。事先在火塘中間生一盆大火,四周放置矮板凳,親友賓客圍火而坐,覓求“打蹈”對象,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異性提出“打蹈”的邀請,如男青年邀女青年“打蹈”,這男青年走近女青年身邊,發歌而問:美麗的姑娘啊,你有一頂漂亮的轎子,能不能借給我坐一坐?如女青年同意就用歌聲回答:客人呀!只要你不嫌我這轎子的話,試坐一下也無妨。男青年便坐在姑娘腿上,單手挽著姑娘的脖子倆人彈跳著,邊“打蹈”邊說情話。若倆人情投意合,“打蹈”一次,親吻一回。如果男青年“打蹈”的要求遭到拒絕,姑娘起身,讓男青年坐在板凳上,姑娘在男青年腿上坐一下就走了。“打蹈”是種禮節,輪流一次。“打蹈”完后,就唱歌或談笑,鬧到天亮方休。
當星月當空,原野沉睡的時候,有的男女青年還悄悄溜出火塘,雙雙對對到山崗或草地等幽靜處,去傾吐彼此愛慕之情,互訂終身大事。
一場婚禮圖組
第一男主角出場了,陳姓帥哥
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陪嫁
大家要吃的盡興!
為新娘蒙上蓋頭,莊嚴的時刻要到來了。
新娘的嫁妝之棉被,日子要過的暖暖和和
新郎的嫁妝之一:煤氣罐,日子要過得紅紅火火呀!
這是新娘的帽子,全部是用布條纏成,纏成一頂這樣的帽子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送親的隊伍出發了,新郎不再其中——早就到了新娘家。其實,他們早就領了結婚證,孩子都已一歲半了。瑤族風俗鳳子成婚的不少,聽說還有爺爺和孫子一同辦酒席的呢!
這是神臺,左下角的開始以為是電腦合成的新郎新娘結婚照,結果不是。但是新郎英俊,新娘秀美都是公認的。
這可不是婚床,上面是喜被,下面的席子,放在地上,作為給新人跪拜用的喜墊。
這人應該是集主婚人、算命先生、師公為一體的重量級人物,使這場婚禮的第三主角。
親朋好友們陸續得來了
婚宴大廚忙得不亦樂乎
待客用的肉
肉永遠是婚宴桌上的主要材料
香味飄
新人的婚床,喜慶的顏色,成雙成對。
酒席上客人熱鬧的劃拳
給新娘穿上嫁衣
第一女主角黃姓女孩的眼里翻出了淚花
這是迎親的隊伍,在山上等待著,都是浩浩蕩蕩的人群。
盛裝的新郎新娘跪拜在神臺前。
一拜再拜,從此以后,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了。
真心祝福這對新人吧。
掀蓋頭
新娘子,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瑤族姑娘
這是男方的親戚,很有表情的大叔,這是男嫁女方的婚禮上的動人場面,從中讓我們領略到了新的婚姻觀念在瑤山的新變化。
這是新郎的父母,走在送親隊伍的前面。母親是一個很嚴肅的女人,如男人一樣,含著煙斗。父親到時笑容滿面。
這是瑤族的盛會。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