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人結婚的范圍,不僅僅限于本民族,與周圍的漢壯等族均可通婚。仫佬族子女達到婚齡,父母即替他們物色配偶,遣媒議婚。通常由男方遣媒到女方,女方父母同意后,婚姻締結的序幕就拉開了,在迎娶前后,仫佬族還有很多饒有情趣的婚姻風俗,這些體現了仫佬族豐富的精神文化。
仫佬族的婚姻習俗 黔東南仫佬族的婚姻歷史上為族內婚,同姓、同宗、族外不婚。長輩結拜兄弟的,幼輩子女亦不允許通婚。仫佬族的“姑表親”和“姨表親”較為普遍。由于受漢文化的影響較早較深,婚姻多為父母包辦,講究媒妁之言,三媒六證?;橐鼍喗Y要經過“說親”、“討八字、“結婚”三道程序。 男方父母物色好某家姑娘,或者青年男女戀愛后,得到男方父母的同意,男方家請媒妁到女方家說親。說親往往要三次,媒妁第一次、第二次到女方家,女方家不接待住宿,只讓其進屋休息、喝茶,女方父母無任何回應的語言。這期間,女方父母會多方了解男方的為人以及家庭狀況。媒妁第三次說親要想方設法探出女方父母的態度,若有意就會告知媒妁可多來幾次,若無意就會用各種婉轉的話語告知媒妁不要再來了。女方父母同意后,男家擇日帶酒一壺、公雞一只,豬肉一塊、香、紙以及鞭炮等禮物到女方家供奉其祖宗,稱之為“插香”。由女方房系長輩講一些吉利話,以示當著祖宗的面已經許下了這門親事,女方家邀來同房叔伯同吃“插香酒”,并燃放鞭炮,告知鄉里許定親事。 說親成功后,男方要擇吉日到女方家討要姑娘的生辰八字,即“討八字”。需要帶公雞一只,酒兩壇,一定數量的糯米粑、豬肉、糖果點心等禮物,另備“鸞書”一套,即兩支毛筆、兩定墨、香、紙、燭以及一個紅包。鸞書是為了請人寫姑娘的八字所用。寫八字是較為嚴肅的,要先敬供祖宗才可以動筆,這叫“開八字”,并要給開八字的人以酬勞。男方家請去討八字的人數必定為單數,等到拿到姑娘的八字時,八字就可算一人,返回時就變成了雙數。“討八字”后就算正式訂婚了。 討八字到結婚一般要幾個月以后,有的長達數年。由男方擇吉日,婚禮一般于秋后或正月舉行。禮儀較多,儀式復雜。結婚前,男方要打糍粑,捏成大如水桶,小如碗口的圓形,并在糍粑上畫上各種花鳥魚蟲。要準備新娘的新衣(數量不限,但必須為雙數)、手飾(多為銀質)等物品,褲子由女方家置辦。到婚禮的頭一天,男方家用籮筐把糍粑、新衣、手飾裝好,分為幾擔,挑選四到十二人分別擔著到女方家去接親。屆時女方家要組織一些人接待接親客,勸酒嘻鬧意為 “吵親”即越吵越親。第二天,新娘著男方送來的新衣出門,由女方派出的至親作為送親客(必須雙數,男女不限,多少不限)送新娘到男方家。新娘不坐轎,撐傘步行。到離男家三五百米處,男家組織人抓泥沙從新娘頭上撒過,以示驅邪。新娘進大門前須請巫師用一只雞宰殺后從新娘的頭頂拋過,叫“退喜神”,這時男方家男女老幼回避。新娘不許進入新房,與送親客同宿。男家設宴三天,招待送親客。滿三朝,由巫師在新房中唱詞撒米,新郎要扯起身上的衣服接住巫師撒來的大米,意為接子接孫到家來,即早生貴子的寓意。新娘滿三朝即回娘家。春社前夕,由新郎的弟妹把新娘接回與新郎同房。在房族宴請新娘后,新娘方可在寨中串戶 生孩子被仫佬族百姓當作大喜事。新嫁娘一懷孕就要向母親報喜,未來的外婆立即動手給將出世的孩子繡背帶,以備將來背孩子用。 孩子一出生,親家便派人到外婆家報喜,外婆便挑著早已準備好的禮品前去賀喜。禮物有雞(生男孩送母雞,生女孩送公雞)、繡花背帶、花布、甜米酒、紅糖、雞蛋等。外婆在女婿家住滿三日,與接生婆、親家母吃完喜餐后才返回自家。 過去是只給男孩子做滿月,現在實行計劃生育,許多人家也給女孩做滿月,眾親戚還送孩子很多食物、衣服和首飾。 |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