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刺繡文化,如同一本完整的藝術史,生動地展現數千年來的社會變革、中外文化的交融、繪畫、制瓷業等各類藝術與刺繡的相互滲透等,清晰地再現了每一歷時期的主導藝術形式。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大量饕動物紋樣、幾何圖形,在刺繡、青銅器、陶器和玉器中同時盛行;浪漫的楚漢文化為我們帶來了信期紋、乘云紋、長壽紋等;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文化的引入,出現了大規模外來文化,圖案設計自由、題材神奇,如希臘神話、符獵騎士、對飲胡人等;佛教的傳人同樣表現在大量刺繡作品中,并成為統治者權利的象征……;直至清朝,各類藝術多元化的發展,也表現在刺繡作品中成為極為豐富的庭飾形式和思想內涵。除使用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用語、宗教文化等眾多題材外,還出現了受繪畫影晌的水墨繡、受青花瓷影響的三藍繡,以及受外來文化影向的"大洋花"紋樣等,同時以畫繡派著名的露香園刺繡早已遠銷歐洲,舉世聞名。苗族、彝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刺繡,以其獨特的風格向我們訴說著民族的歷史變遷、宗教信仰、圖騰崇拜。
刺繡又各針繡,古時又稱女紅,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社會。多數學者認為刺繡是圖崇拜、紋身的延續。原始社會時的人認為血液代表生命,用紅色作抽象圖案涂抹在身上表示著生命的存在,美觀之外帶有象征永生的巫術含義,并逐漸演變成在面部及身上用彩色繪制各種符號、圖案用來區分氏族、身份和避邪等,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為研究刺身文面提供了形象資料。至今在云南等地眾多少數民族中仍保留著紋身這一古老習俗,古時將紋身又稱作繡腳、雕題。當人類發明衣服后,發現服裝雖然能夠防御、保暖,卻遮蓋了美麗的花紋,圖案開始逐漸轉移到服裝上,服裝成
為紋身的延續和載體。初期的刺繡為彩繪與刺繡同時作用于服裝上。1974年,寶雞茹家莊出土的西周時期墓葬中辮子針法刺繡殘跡中,經分析為用黃色絲線作輪廓刺繡再用毛筆蘸色彩做大塊涂繪。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刺繡活動發生在舜禹時代。刺繡隨著社會變革、經濟的增長而迅速發展,從夏商時代最古老單一的鎖繡、平繡針法,發展到今天辮繡、打籽繡、盤金繡、劈線繡、挑花繡等數十種針法的融匯運用;從只有皇室貴族可以享用,發展到今天成為最普遍的民間工藝美術之一,廣泛應用在服裝、服飾、家居、禮品等各種領域中;從單一的宮廷刺繡發展到京繡、蘇繡、粵繡、蜀繡、湘繡、漢繡、顧繡等各種派別刺繡,以及苗族、彝族、瑤族、黎族、白族、蒙古族等眾多少數民族刺繡圖案。刺繡圖案極盡奢華,精致燦爛。
刺繡圖案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征。刺繡一經產生即有嚴格的意義,其圖案、色彩帶有明確的權利、地位象征。據杜佑〈通典〉等古籍記載"日、月、星辰代表光輝,山,象征穩重、威震四海;龍,取其神明應變……",天子褒服十二章圖案都具有明確的象征意義。
刺繡圖案是祈福納祥、預祝康寧的象征。民間百姓對現實生活中渴望趨疾避害、富貴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被廣泛運用到刺繡圖案當中。明清時期,所用刺繡紋樣無不包含人們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概括,寄托著制作者希冀和愿望,如平安、富貴、忠孝、長壽等寓意。這種象征性的手法與刺繡技藝相結合,代表著古代刺繡紋樣的創作思想,不斷完善發展形成獨特的“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圖案內涵特征。運用象征性的表述方法,采用比喻、同音、借代等方法,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刺繡紋樣巧妙的與服裝完美結合,形成了內涵深刻的藝術形式。
刺繡圖案是民族遷徙、信仰崇拜的敘述。刺繡在歷史長河中成為各民族圖騰崇拜、民族歷史展現的表述方法之一。苗族刺繡被稱為“一本繡在衣服上的民族史書”,可以深刻領會到她悠遠的歷史變遷。苗族祖先曾雄踞長江、黃河中下游,稱為九黎,后來黃帝為首的另一部落逐漸壯大,直逼九黎,兩部落決戰于涿鹿之野,九黎戰敗,首領被活捉,九黎部落被迫放棄故土、背井離鄉。苗族刺繡中充分表達了對故土的懷念,中原的花草珍禽、動植物圖案,以及很多刺繡人物的舞蹈仍然用一步三回頭地動作,代代相傳至今。龍鳳、暗八仙、圓形方孔錢幣等,許多漢族刺繡中大量使用的圖案在苗族刺繡中經常可以見到,向我們敘說著一個悠遠記憶中的神話。龍紋、鳥紋、蝴蝶紋是苗族刺繡紋樣中最具有震撼力的標志,他們以龍為兄弟、姐妹、神的化身;蝴蝶除了代表美麗之外象征著強盛的生命力,帶有人丁興旺寓意,是苗族人心目中人類的始祖。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