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苗人居住在貴州黔西北的山區里,曾經是一個非常封閉的民族,其文化保持了較多的前工業社會的原生狀態。由于沒有文字,長角苗人文化的大量背景知識都儲存于聲音符號與圖像符號之中。
長角苗人的聲音符號比圖像符號發達,包括歌曲、神話、詩詞的歌唱和吟誦,文化傳遞以聲音符號為主。圖像符號和聲音符號一起,共同構成了長角苗人文化的背景知識和象征體系。
圖像符號——長角苗人的紋飾
在長角苗人使用的器具、工具或建筑上幾乎沒有任何紋飾,他們的紋樣裝飾幾乎都集中在服飾上。在許多農業地區,建筑上或器具上的裝飾是很發達的,但為什么長角苗人沒有這些方面的裝飾?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苗族是一個習慣遷徙的民族,建筑及各種器具在遷徙的過程中不容易攜帶,因此,他們不愿意花很多時間將它們精工細作。另一方面,他們曾經是狩獵民族,雖然已經成為農民了,但狩獵文化的傳統卻仍然存在。
為什么長角苗人要裝飾自己的服飾?按照長角苗人自己的解釋,在他們這個族群中,女性比較聰明。他們把自己的歷史讓女人們畫成圖案繡在衣服上,一代一代地傳承。長角苗女性衣服上的方塊結構代表著他們曾種過的地,裙子上的每一個橫條都代表著他們趟過的每一條河,還有他們吃過的食物、用過的器具,和與他們關系密切的動物的紋飾等。另一種解釋是,在長角苗人的生活中,男性的地位很高,因為主要的力氣活都是男人們做。他們要在野外求生,沒有時間做手藝活,所以復雜的手工藝只有讓位于女性,而刺繡和制作服飾則是女人干得最具文化性和最細致的活。另外,無論哪一個民族,裝飾都是從自身開始的,許多圖案的發端都是從紋身和面具制作開始。
長角苗人的服飾圖案全都是抽象幾何紋,而且常常是某種動物、植物或工具的局部,如狗耳紋、雞眼紋、牛眼紋、羊角紋、馬蹄紋、斧頭紋、旗子紋、犁引紋、卡鉗紋等。斧頭紋只是一個方形的斧頭背面的局部,而玉米紋是將玉米的橫斷面表現出來。如此,既簡練又易于辨認。在長角苗人的服飾圖案中,表達對象可以分為日常用具類,如:斧頭、升、犁弓等;動物類,如雞、牛、狗、羊、蛇、馬等; 植物類,如玉米、刀豆、葵花等;還有與戰爭有關的旗幟等。這些基本紋飾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組合方式有不同的含義。這些紋飾的含義,最早應該是這一族群成員的基本常識。可以說,這些幾何圖案不僅是一種裝飾,也是長角苗人文化中的公共符號,是他們表述自己世界觀、價值觀和交流社會情感的媒體。
但是,現在,接受了現代教育的長角苗人們正從對傳統紋飾符號的依賴轉向對現代文字符號的依賴,那些傳統紋飾符號所表達的意義正在被人們忘卻。
聲音符號——長角苗人的歌
圖像符號刺繡在長角苗人的服飾上的,因此主要由女性來完成。而在長角苗人的文化體系中,聲音符號更有優勢,主要由男性來表達和傳承。
長角苗人具有藝術價值的生活器具很少,但他們的歌和吟誦的散文詩卻很豐富。長角苗人的歌有酒令歌、孝歌、開路歌、棍棍歌、山歌、送客歌等。其中,酒令歌用來傳承歷史,不僅內容豐富,而且一般是在舉行婚禮或葬禮時用古苗語來演唱,誰能將這些酒令歌唱完整,誰就是寨子里最有文化和學問的人。因此,在婚禮或葬禮上,不同家族或不同寨子的人會進行比賽。而孝歌、開路歌、棍棍歌等都是在葬禮上唱的。有時,與其說長角苗人是在唱歌,還不如說他們是在吟誦散文詩,在葬禮上唱的開路歌就是如此。男女談情說愛時唱山歌。在所有的歌中,山歌和送客歌可以由女性來唱,酒令歌則全由男性傳唱,但現在能夠把所有酒令歌唱全的人已經很少了。
在長角苗人的生活中,藝術是一種文化象征體系和文化公共符號,它有內在的意義,也有外在的形式。如果說意義是內容的話,形式則是美感。
長角苗人的藝術主要有紋飾和歌兩種形式,雖然兩者表達方式不一樣,但在節奏的表達方面有著非常一致的特點:節奏感很強,而且講究對稱、均衡、排列,重復。
長角苗人的歌和吟誦的散文詩里面有許多的重復句,還有一些無含義的音節。詩歌中大段大段的重復句不僅增加了詩歌的節奏感,還增加了詩歌的感染力,構成了特殊的形式構架。在詩歌句末或段落結尾處,還常常加入"嘿、嘿嘿"這樣的裝飾音,以加強詩歌的韻律感。
這樣的藝術形式同樣表現在他們的服飾裝飾藝術上。長角苗人服飾上的圖案不是寫實逼真的,而是抽象的幾何形體,而那些幾何圖形也不是單獨、不規則地出現,而是有節奏、有規律地重復組成二方或四方連續的圖案紋飾。有的紋飾呈帶狀,有的則成為方形的裝飾面。這些簡約而有規律的圖案,不僅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同時也是一種美的藝術形式。
上一篇: 古滇國遺貴——花腰傣
下一篇: 嘉絨婦女美麗頭飾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