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國農歷的歲末年初,空氣中開始彌漫著喜慶熱烈的氣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各色裝飾一新的婚禮花車不時穿梭而過引人注目;在鄉村的迎親路上,吹吹打打的八音樂聲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不絕于耳。海誓山盟花前月下后,一對對新人懷著攜手一生的美好心愿,開始另外一種人生。
各國文化中,婚俗并非只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而是凝聚了人們關于傳統風俗文化的真摯情感,融入了新人對幸福的無限遐想,寄托了親朋好友對新人的美好祝愿。
在海南島這座擁有豐富移民文化的熱帶島嶼上,在迎來2006年春節之際,聽年過九旬的長者口述過往歷史,在甜蜜的追憶中體味那遠去的風俗;從剛剛度過蜜月的新人那里,看傳統習俗傳承至今的久遠魅力,感受婚俗中所寄托的民族情感和本土文化。
農歷歲末年初,海口賓館酒樓排滿了婚宴。
海口傳統婚嫁情意長
習俗 海口文史專家馮仁鴻編著的《瓊崖史海鉤沉》一書中,曾詳細描述了海口地區的婚嫁習俗:提親、訂婚、過禮(男方送錢財給女方做彩禮)、送嫁妝、迎親和回門(新人回娘家還禮)。由于地域接近,瓊北、瓊東大部分地區的婚俗大致相同。
2005年11月16日,是李琳的大喜日子。根據婚俗,良辰吉日由雙方父母商量選定。
李琳祖籍文昌,男方則是地地道道的海口人。
結婚前一天,男方請來兩位家中子女雙全,父母健在的中年婦女當媒人,將米、長條豬肉及禮金裝在一對紅色塑料桶用扁擔挑到女方家中。李琳的父母收下男方禮品后,準備茶水、甜點和糖果和紅包款待媒人。媒人回去時,女方將男方送來的豬肉切下一塊當作回禮,同時準備一對制作精美的煤油燈(意指添丁)、一對整條的蓮藕(意為絲絲相連)、一對地瓜(意為生根發芽)和鏡子、梳子、洗漱用具等日用品,用紅紙條纏上,加上給男方父母的“利是”,裝在桶里送回男方家中。
當晚,男方家在位于海口老城區的祖屋拜祭祖先,期許婚事順利,家庭和睦。
11月16日上午,女方父母在文昌老家拜祭祖先后,擺設酒席宴請女方親戚。上午11時許,婚宴正式開席。宴席結束后,女方親朋好友在文昌翹首盼望迎親隊伍的到來。當喜慶熱鬧的迎親隊伍來到屋前,新郎還不能馬上進屋,必須先由媒人帶著糕點和一對魚進入女方家中。隨后,在新娘未婚的堂弟和堂妹的迎接下,新郎、伴郎和“兄弟”等方可入屋。
新郎、伴郎和“兄弟”來到后,女方家要將3張桌子拼在一起,即為“親家席”。新人、伴郎伴娘入席吃飯。吃過飯后,新娘開始戴上父母和親朋送的首飾。婚紗穿好后,新娘就不能坐在床上,只能站著。新娘的堂弟端著飯碗給新娘喂上一口飯,然后將一只熟雞蛋從新娘婚紗領口放入,讓雞蛋順利滾到地上,意為 “早生貴子”。
吃過“親家席”后,新郎和伴郎、“兄弟”請新娘去夫家,這時就是伴娘和陪同“姐妹”們“刁難”他們的絕妙機會了。頑皮的伴娘和“姐妹”故意將新娘藏起來,讓新郎和伴郎四處尋找,逗新郎在眾人面前唱歌、猜謎,向新郎討要紅包……
根據習俗,新娘離開娘家前,在伴郎的主持下,要對天地、父母和親朋分別鞠躬行禮。女方父母送給新人紅包,并給新郎戴上戒指,送上祝福。新娘出門上車時不能轉身回頭。
中午4時許,在轟鳴熱烈的鞭炮聲中,新人回到男方祖屋時拜祖先,然后乘車回到新房。新人一進門就向男方父母敬茶,父母回贈紅包和首飾。新人進入新房后,必須先坐在新床上。此前,男方已經請來本地巧手的人過來鋪新床,床上的被褥、枕頭被疊放得花團錦簇,別出心裁。
5時半,新人和賓朋前往海口一家酒店喝喜酒。7時30分,喜筵開始,新人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敬酒,賓朋相敬熱鬧喜慶。婚后第三天,李琳和丈夫按習俗一起返回娘家“回門”。
海南農村的婚宴是流水席,吃了一撥又一撥。
三亞檳榔問親古風存
習俗清《崖州志》記載,崖州地區“俗重檳榔,婚禮納采,用錫盒乘檳榔,送至女家。尊者先開盒,即為定禮,謂之出檳榔。凡女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時至今日,三亞地區“檳榔問親”、“紅紙合命”、“挑餅”、“洗頭”、“和門”(新人婚禮第二天回娘家)等古老婚俗依然存在。
1個多月前,三亞市民周梅和男朋友在3年戀愛后,幸福地邁入神圣的婚姻殿堂。接受采訪時,剛剛度完蜜月的周梅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高興,滿臉喜氣。
婚禮前3個月,男方的父親和姐姐選擇吉日,拿著檳榔等水果來到女方家與家長見面。相互寒暄后,女方家長將周梅的陰歷生日寫在一張紅紙上交給男方長輩。男方家長將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送給算命先生“紅紙合命”后,隨即定下“挑餅日”和“結婚日”的時間。
新人與村里的同伴對歌娛樂
在三亞一帶地區,“挑餅日”是隆重婚禮的盛大前奏。男方所送禮餅必須是雙數,意即成雙成對。周梅說,雙數中不能挑4,當時男方挑了6擔12筐的“禮餅”。“禮餅”包括糕點、糖果。水果、豬肉、雞、香煙、白酒、米、檳榔和鞭炮等物品。
根據規矩,每個筐底都必須壓上1個數目為雙數的出門“紅封”。第一擔“禮餅”將彩金、首飾放在筐內,第二擔“禮餅”是米、鞭炮和煙酒,第三擔“禮餅”是檳榔、豬肉和雞。
“禮餅”由6位生過男孩、家庭和睦的中年大嬸送到女方家中。“禮餅”送到后,周家已經準備好的酒席正式開席,宴請女方親戚好友。按照習俗,女方不能讓男方送餅的人空筐回去,還應該將男方送來的糕點、餅干和桔子留一些讓媒人帶回去。當天晚上,新娘在伴娘、“姐妹”的陪同下,到美容美發中心梳妝打扮,是為“洗頭”。
背新郎出屋
第二天就是結婚日。凌晨5時,周梅早早地就在伴娘等人的陪同下,到婚紗店化妝打扮。7時30分,新郎帶隊到新娘家接親時,新娘和伴娘、“姐妹” 們故意鎖門不讓他們進來。出些小節目相互逗樂后,在年輕人嘻嘻哈哈釀造的熱鬧氣氛中,喜氣洋洋的新娘在伴娘和“姐妹”的陪伴下出門。出門之前,新娘新郎要向女方家中最年長的長輩敬獻檳榔,長輩則還以“紅包”。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新人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坐上迎親婚車開向男方家中。陪伴新娘的除了伴娘、“姐妹”外,還有自己的嫂子和兄弟。周梅說,本地風俗中,陪嫁姐妹越多,說明新娘的人緣越好。
8時50分,新人到達新郎家中,拜過祖公后進入洞房。婚床上撒了許多花生、紅棗和蓮子,寓意“早生貴子”。11時半,新人和親朋好友到酒店喝喜酒。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新人向各位來賓敬上檳榔和香煙。婚禮第二天,新人必須拿著一些糖果、餅干和檳榔在中午12時前回到娘家“和門”,在下午太陽落山前回到夫家。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