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靈的音樂、苗語、苗歌)
(汽車喇叭聲及引擎轟鳴聲)
(男播)清脆的喇叭聲和汽車爬坡那沉重的喘息,將我從一種迷迷糊糊的半睡眠狀態中驚醒,剛才還回蕩在我腦海里那空靈而神秘的天籟之音,轉瞬即逝,仿佛乘著苗山頂上那輕渺的晨露,漸漸地、悄悄地融入藍色天際之中。
難道這就是我潛意識里的苗族古歌嗎?我們這一群來自省城的文藝編輯和記者,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踏訪被人們稱作“天籟之音”,并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苗族古歌。也許,剛才睡夢中那美妙的音樂幻覺,就是我對古歌的一種物化理解吧。
(女播)從號稱“天下苗族第一縣”的臺江縣城出發,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終于來到深山里一個美麗的苗寨。(鳥語音效)。在一座果樹和芭蕉葉簇擁著,屋檐下掛滿了金黃色玉米棒子的農舍里,我們見到了被人們譽為苗族古歌王的王安江老人。
王老已年逾古稀,他是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族古歌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據說他從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就開始走鄉串寨,到處收集散落于民間的苗族古歌,其足跡遍布好幾個省的苗山秀水之間。將近半個世紀以來,他歷盡艱辛,終于把苗族古歌匯編成集,完成了他窮盡畢生精力而為之努力的一樁心愿。
(男播)知道我們的來意后,老人頓時神情凝重,用他那略顯蒼涼的歌喉,為我們唱起了我心儀已久的苗族古歌。(一段歌聲)
(女播)這是苗族古歌的第一篇,《開天辟地》的開始部分,這一段的歌詞大意是:回頭看古時/古老而遙遠/山谷未長草/山嶺未成型。
(男播)??!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苗族古歌。他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優美動聽,也沒有我所理解的天籟之音那種神秘而空靈的美感。簡單的上下句結構和靜若止水的旋律,甚至讓我隱隱地感到有些失望。
在我的迷惘中,老人的歌聲還在繼續(一段歌聲壓混),說實話,我試圖從平淡的歌聲里尋找那應該閃亮的東西,但是,這一次我的努力沒有成功。
(汽車聲音,遠遠傳來的歌聲)
在回縣城的路上,車窗外滿目青山的原始生態環境,在晚霞的余暉里,更是令人陶醉,我們聽到山林里有人在歌唱,我的腦海里又響起了苗歌,但是,這絕對不是苗族古歌(一首優美而獨特的原生態苗族歌曲32秒處壓混)。
這是一首優美而獨特的苗族民歌,歌名叫《游方場上歡樂多》,他的歌詞大意是:春天花開滿山坡/哥戴一朵妹一朵/有情有義把歌唱/游方場上歡樂多。
(女播)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他們用獨特的音樂文化,向世人展示著苗族人民勤勞、善良、純樸、慓悍的形象??梢哉f,苗族音樂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在苗族音樂的寶庫里,不乏經典之作,為什么兩句反復輪回的苗族古歌卻偏偏成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男播)隨著采訪工作的不斷深入,個中奧妙,逐漸在我的頭腦里清晰起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所長雷秀武先生關于苗族古歌的介紹,首先為我們解開了這個結(于這個位置進入雷所長關于古歌價值第一個方面的錄音大意為:“苗族古歌是苗族的創世紀史詩,它強調世界萬物都是物質運動的結果”。)
雷所長說,苗族古歌的第二個特點是押調不押韻,它只要求聲調的協調,不講究韻律的和諧,所以在創作上比其他創世紀史詩靈活、寬泛得多。第三,苗族古歌不像我國其他幾部少數民族創世紀史詩那樣,是該民族的宗教典籍,必須在重大的宗教活動場合由專門的歌師演唱,而苗族古歌則大多在婚喪活動、親友聚會、節日游方等場合演唱。所以流行和傳承的面都要廣泛得多,對本民族社會生活的影響也要大得多。雷所長說,現在黔東南的苗族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受苗族古歌的影響和制約。
(男播)噢,古歌的價值并不是因為他有華麗的詞藻、優美的旋律,而是因為他是一部苗族社會生活的大百科全書,具有很高的歷史傳承價值,以及豐富的文學、文獻價值。幾千年以來,苗族同胞口口相傳,生生不息。它所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歷史的真實,一種超越時空的天籟之音。(一段王安江演唱的古歌)
在卷帙浩繁的十二部古歌里,內容涵蓋了苗族同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悠悠的歌聲里,我們不僅能隱約看見苗族同胞世代沿襲的一幅幅生活圖景,我們還能從這部史詩當中感悟到一種深邃的哲學思維。(配樂壓混)
(女播)苗族古歌“開天辟地”篇章中這樣唱道:開天辟地之初,從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楓樹里,飛出一只美麗的彩色蝴蝶,她與水田中的水泡相戀,養育出苗族的先祖姜央及雷公、龍、虎等物,所以,苗族同胞相信,蝴蝶媽媽就是苗族人的祖先。這種樸素的唯物史觀,有別于其他創世紀史詩關于神造化人與萬物的觀點。這對于幾千年前的古人,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江水聲)
(男播)帶著對苗族古歌的新感覺,我們在秀麗的清水江邊,采訪了另一位苗族古歌的傳承人劉永洪(江水聲中混劉的歌聲)(歌聲中壓混)。
這一次因為是從一個準確的角度去認識和感悟苗族古歌,所以仿佛從劉永洪老人的歌聲里,我聽到了苗族同胞的先祖,在開天辟地的蠻荒時代,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最后到清水江邊一路走來的腳步聲。
在先后對幾位歌師的采訪中,我們發現,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他們演唱的都有一些變化和不同,這使我想起被人們稱為苗族文化活字典的老專家吳通發先生對苗族古歌中關于歌骨、歌花的論述,(錄音、壓混)。
(女播)吳先生說,歌骨就是古歌的主干內容,這是一種亙古不變的永恒,它將保證古歌在千百年來的傳承中,永遠保持歷史的真實,而作為枝葉的歌花,原本是唱古歌的時候,歌師們的逢場即興之語,它有活躍氣氛、激發對方與聽眾熱情的作用。在古歌的歷史沿革中,歌花則演變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時代的特點,對古歌進行補充和豐富。這樣,就使古歌得以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據歌師們介紹說,在古歌里甚至還有反映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煉鋼鐵的內容,對古歌中“開天辟地”“打柱撐天”的核心篇章注入了鮮活的時代內容,從這里,我們可見歌骨歌花兩者相得益彰之一斑。
(混響古歌再現)
(男播)苗族古歌,無疑是苗族文化的固本之源,成為我國現存不多、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她那浸潤在歷史長河里的古老音韻,經過日月的輝映,吮吸天地之靈氣,早已衍生出了當今呈現在我們面前那五彩繽紛的苗族音樂。(《醉苗鄉》音樂起,壓混)。金秋十月,一片金黃,在優美的歌聲里,我慶幸我們不虛這次苗鄉之行。(貴州人民廣播電臺廣播稿25集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音樂專題《天籟神韻》之一)
上一篇: 陜北民間藝術
下一篇: 視頻:十二生肖的故事13大耳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