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繪畫
2009-03-04 15:39:30 作者:高俊成 來源:民俗文化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繪畫是一種造型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因為繪畫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來塑造反映客觀世界具體事物的視覺藝術或空間藝術,所以又稱造型藝術。繪畫用的材料有顏料、紙、絹、布、木、石、骨等。
進入文明時代以后,我國少數民族繪畫藝術有了很大發展。聞名世界的敦煌石窟,共有洞窟五百七十多個,有壁畫六萬平方米。上自東晉廢帝太和元年(公元三六六年)開鑿,下迄元代終止建造一千年中,漢、氐、羌、回鶻、匈奴、鮮卑、吐蕃等民族藝術家共同創造了這座藝術寶庫。敦煌藝術是一部活的中國美術史,它融會了幾個時代各民族藝術的精華,表現了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為我國后世民族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同時又表現畫風和技法上承前繼后、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特點,因而更顯蘊涵深厚、博大精彩。又如石窟寺,起源于印度,是一種傍山依崖開鑿出來的佛教寺廟,簡稱“石窟”,有時也稱“千佛洞”。東晉和南北朝時代,許多少數民族畫家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墓壁畫。著名的有河西走廊酒泉嘉峪關十六國墓壁畫、北燕馮素弗夫婦墓壁畫、北齊高潤墓壁畫、北魏司馬金龍墓木板彩畫、吉林集安句麗墓壁畫、堯峻墓壁畫、庫狄回洛墓壁畫、婁睿墓壁畫等。
遼代畫家在我國繪畫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阿保機長子東丹王耶律擅長畫本國人物,其部分作品極富動態感被宋者秘藏。“山后契丹人”胡瑰是位多產的畫家。內蒙古地區的遼代契丹人的墓壁上,也有許多優美的繪畫作品,畫中所描繪的游牧、狩獵活動形象逼真,神態感人。金代女真族著名的書畫家有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景等。云南烏蠻白蠻的畫家,著名的有唐昭宗時代的南詔王奉宗和南宋孝宗年間的大理國張勝溫等。
滿族王室把書畫視為“家法”,因而從貴族和一般文人中培養出了一批畫家。高塞、永璃、允禧、張午、布顏圖等,以及麟慶的夫人及女兒、“紅蘭主人”蘊端女等,都是著名的畫家或繪畫理論家。彝族的漆器裝飾畫、布依族民間的簸箕畫、云南納西族白沙、束河等村鎮的壁畫等,都是民族民間繪畫中的藝術花朵。
從民族學資料來看,繪畫的載體是非常廣泛的,建筑物的墻壁、板壁上、生產工具上,生活用具上、樂器上都是施展繪畫才能的地方。近年代在一些少數民族間,還可以見到較原始的繪畫工具。如景頗族將筷子般粗細的竹管端錘砸成絨毛狀而成的竹筆;藏族的竹筆是削成竹簽狀的;傣族的畫筆是一根細樹枝;彝族的繪筆則用一撮羊毛扎就。
繪畫作為一門造型的藝術,它以特定的工具和物質材料為手段,在二維平面或三維空間里,用線條、色彩、畫面、形體創造出靜態的借以表現生活和情感的視覺藝術形象。因其視覺感知性和空間存在形式,使它作為“視覺藝術”和“空間藝術”出現在藝術王國里。
民間繪畫
鄉村繪畫,具有一切美術都具有的上述特征。它產生于鄉村,是在鄉村特定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下創造出來的,在形式上的內容上,它都與鄉村環境、鄉民生活及其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息息相關。這是它區別于都市繪畫、人文繪畫的地方。鄉村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每一種類又有許多分支。中華民間深受農民喜愛的并且最具有普遍性并能充分反映農民文化氣質的繪畫形式,有年畫、剪紙等藝術作品。
年畫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它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最深受鄉民欣賞的一種裝飾藝術。它產生和發展的文化背景,與我國的歲時習俗及鄉村生活情況聯系緊密。我國農耕文化歷史久遠,自古對于同農業聯系密切的歲時節令極其重視。因而一切與農事及其節氣相關的宗教信仰、風俗禮儀、社會交往、吉慶喜樂等事項,都結合在歲時節令中。
年畫作為由臘月進入正月間的一種節令產物,自然要把人們在年終歲首的信仰、期盼、祝頌、慶賀等方面的習俗、情感、文化繪入畫中。所以年畫作為一種鄉間的藝術文化,作為農民心理的藝術表現,首先是展示在它們的內容上面,民間年畫所表現的主要內容,大體是圍繞鄉村生活及其文化傳統而衍生的。除了那些流傳于鄉間的故事、神話、傳說之外,主要是描寫三教九流、漁樵耕讀、屋木舟車、山水名勝、珍禽異獸、花鳥蟲魚、地方風情等事物,借以表達和寄托人們在生產、生活方面驅災弭難、迎祥納福的祝愿和期盼。
根據年畫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文化用意或精神主旨,民間年畫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祭祀類年畫 神馬----即印有馬形的版畫,用于傳統信仰中為臘月二十四日“送神”和正月初四“接神”所舉行的活動。活動時鄉民焚燒這馬的版畫,意為供灶神為首的諸神上天返地時乘駕。
紙馬----即供送敬祖時焚化用的印有各種神像的版畫,其中灶神的畫像最為流行,臘月二十四日從灶壁上取下原來的神像燒化,送其“上天”,等到正月初四換上新的,表示接其從天上回來。此外,還有門神、財神等。但也有各行各業的行神紙馬,供年例大祭使用。
金紙----刻印有福、祿、壽三星圖象或大壽字的版畫,鄉民通常在“辭年”、“開正”敬神時用。以上三種年畫,都是以版畫的形式出現的宗教、信仰用品圖畫,而極少見到紙繪形式的。
祈福類年畫 包括財神、鐘道、門神、姜太公、三星圖和福祿喜圖,太極圖,和合二對圖等。這些年畫貼在大門、堂屋、房梁或新房等地方,以求鎮宅避邪,迎祥納福。
祝頌類年畫 包括五福臨門、麒麟送子、天仙送子、花仙上壽、年年有余、竹爆平安、四季平安、大吉大利、萬事如意、三羊開泰、增福財神、聚寶盆樹、福壽雙全、天官賜福、推車進寶等。這些內容豐富的年畫,也都是以版畫為主,其構圖思想和畫面主題的設計方法,多取吉祥語言的諧音象征物,或雙關隱喻等手段。它們既透出了鄉民的特殊審美知覺和價值觀念,也顯示了版畫、彩繪藝人的才智和藝術情趣。如“竹爆平安”,實以諧意“竹報”取意,比如“瓶安”----花瓶插花構圖以諧音隱喻“平安”、
民間神話類年畫 包括三顧茅廬、五鼠鬧東京、陳情借兵、水漫金山、盜仙草、諸仙陣、八仙過海、定瓦崗、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等等。它們多是取材于《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游記》、《西廂記》、《紅樓夢》、《白蛇傳》、《七俠五義》、《包公案》以及民間口承藝術等。這些內含故事情節的年畫,既以鄉民中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博得群眾喜愛,又因為特有的歷史或文學內容使民眾能在觀賞中獲得知識甚至行善為仁的教化。而將它們在新春佳節或新居落成等吉慶時候張貼室內,則使家庭更能增添幾分歡樂熱鬧的氣氛或新鮮而富有文化意味的情調。
民情風俗類年畫 包括朝歲圖、豐年圖、合家歡、春耕圖、耕織圖、漁樵耕讀圖等等。這種以民俗風情入畫的內容,實則拙樸地記載了農耕生活的場景,表現著鄉民對豐衣足食日子的憧憬。如果從年畫的藝術形式上可以分為版畫和彩繪。木版年畫是鄉村年畫的主要形式。它流傳很早,清時趨向成熟。除了民間藝人自刻自印外,享有盛譽的木版年畫,主要是天津的楊柳青、濰縣的楊家埠、蘇州的桃花塢、廣東的佛山、四川的綿竹、湖南的隆回縣灘頭等地的年畫。年畫的制作及其被鄉民所欣賞、購買、張貼,自然首先是與歲時節令尤其是過春節的習俗有關,但也不全是這樣。其中,還有相當部分與日常的人生禮儀、習俗有關。像敬神祭祖、造屋遷居、婚姻壽誕、慶賀豐收、開市營業、拜師收徒、酬師謝醫等活動,也多用相關的年畫去加以美化和點綴,增加勞動時熱鬧或隆重的氣氛。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