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摔跤、頂桿
扔飛鏢、跑旱驢
大橋街口石門旅館和蚨綸綢緞莊
圖片節選自 張樹芳畫卷 蹬大缸、餃子攤
核心提示
石家莊開埠后,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解放前的老石門,有著怎樣的風情?多半個世紀過去后,隨著老石門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的消失,它的古貌,只能在老照片中看到支離破碎的影子,不過,民俗畫家張樹芳通過他的畫筆,再現了老石門繁華的街市和街市上來來往往的雜耍藝人……
三年完成三幅十米長卷
“勸業場,現在是火車站東的一個酒店,十幾年前還有一個大商場,但在解放前,勸業場不是酒店也不是商場,它類似于人才市場,里面有穿著大褂的男人,坐在凳子上等待雇主的光臨……”張樹芳指著他的《石門風情圖》說,“我的《石門舊事》、《石門風情圖》、《石門百業圖》基本上反映了解放前石家莊的舊貌,在圖里,人們能夠看到六十多年前、七十多年前,一直到石家莊開埠,隨著城市的一點點變大,究竟有著怎樣的繁華和風情。”
老石家莊,雖然沒有天津衛、北京老天橋那樣有名,但這個開埠后日益變大的城市,卻有著極其繁華的百行百業及獨特風情。王爺樓、法國大酒店(法國開)、趙家大院、花旗銀行、花園西街八大怪……這些令人浮想聯翩的名稱在《石門風情圖》中一個個蹦出的時候,一個你不知道的魅力城市緩緩展現了出來。
《石門舊事》、《石門風情圖》、《石門百業圖》分別長10米、11.5米、11.3米,張樹芳從2006年開始創作,基本上每卷用一年半的時間完工,現在張樹芳正在創作《石門百業圖》第二卷,他說完工后,一個豐滿的、圖文并茂的老石門將會長久地保留在資料里。
石家莊版的清明上河圖
幸好,石家莊出了個張樹芳。
張樹芳今年64歲,石家莊市東里村人,自十歲開始學畫,六年前退休,目前在一家燈飾城做辦公室主任,業余時間創作。三年前張樹芳偶遇石家莊市地名辦的茍志俊,茍志俊也是一位熱衷于石家莊影像資料收集的老人,熟知張樹芳作畫的功力,建議他畫老石門。
“從那時開始,我除了周日去古玩市場畫速寫之外,將其它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到了創作《石門舊事》上。我先是回到家中,翻遍我以前的所有速寫,整理出了《南大街19號》、《原國民黨警察局》、《民生街藝術影院》、《中山路大眾劇院》、《人民影院》、《正義街萬字胡同舊宅》、《電報局街趙家樓》、《休門街舊宅》等百余幅珍貴速寫畫。”“隨時帶著畫紙和筆的習慣,讓我在50多年的時間里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老石門在我記事的時候雖然已經更名為石家莊,但生長在這里,加上家父的講解,我先前畫好的多幅速寫,給我提供了素材,茍志俊先生還給我提供了他花重金買來的日本人攝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圖片,這些資料,加上我的采訪,使我有足夠的思路,把老石門畫在紙上。”張樹芳說。
《石門舊事》的第一幅圖就是偽警察局局長杜保田和一位富商在談話。為什么要畫一個偽警察局局長,因為杜保田在解放前的石門是一位重量級的人物,雖然對他的評價并不好,但是有了他,石門才是一個完整的石門,從他開始,販夫、走卒、商人、苦力、腳夫、車夫、雜役、匠人、乞丐、妓女、警察……一個個出場,一幅六七十多年前的石家莊躍然紙上。
《石門舊事》、《石門風情圖》、《石門百業圖》是向外人展示舊石家莊的市井百態,也告訴現在的石家莊人,在石家莊開埠后,我們這塊土地上,曾經生存過什么樣的人,這塊土地上,曾經有著怎樣的繁華和風情。
六街三市、洋行、商鋪、車站、戲院、飯館、學校……纖毫畢現、觸手可及的畫面上,舊石門百余行當盡收眼底,3000位各色人物凸現其上,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打拳賣藝之流栩栩如生。這些人物或埋頭打理生意,或沿街乞討,或嬉笑追逐于鬧市之中,或一臉惆悵若有所思,個個有血有肉、人人神形皆備。石家莊五大博客圈頗有影響的“東方可可”說,張樹芳先生創作的這些長卷,業內都稱其為石家莊的清明上河圖。
詳解畫紙,老石門歸來
“大石橋往西走為大橋街,當時的大橋街是較為繁華的商業街。大名鼎鼎的‘蚨綸綢緞莊’、藥房、日本人開的‘近江洋行’都在這條街上。在商店門前有很多跑江湖賣藝的人,其中曹玉琢表演“吞劍”最為有名,上年紀的老人也許都還記得他。”
張樹芳拿出他的長卷,一幅一幅地介紹,隨著他的講解,一座百年歷史的城市,被重新拉近,再拉遠。
“位于民族街路南的百年老字號‘中和軒’飯莊,是在石門開業較早的一家清真飯莊,清真飲食文化是當時石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中和軒以外還有聞名遐邇的清真寺街,可見其繁華程度。圖中一位乞丐拿著扇骨在中和軒門前叫唱討錢要飯。飯店老板正出來給他錢、食物,好打發他離開,如今的生活中乞丐還時常出現,但拿扇骨叫唱的乞丐就極其少見了。 ”
“位于大橋街路南的‘勸業場’,與今天的勸業場不同,這里是人們找工作求生計、賣雜貨及賣生活用品的地方,熱鬧非凡自不必說。石家莊解放后,勸業場改為解放影院,在這里曾上演過《夜半歌聲》、《二畝地》、《流浪者》等家喻戶曉的影片,很多中年以上的石家莊人幾乎都在這里看過電影。在影院附近有打吊爐燒餅的、賣糖人的,還有拉洋車的,吊爐燒餅因其特色鮮明,風味獨特,至今還能買得到。”
“這幅說的是天津狗不理石門分店、潘氏鐘表店,它們都位于南大街路西。在那個年代,天津狗不理設分店是非常挑剔城市的,由此可見,當年石門的繁華程度。穿過中山路到永安街就到了號稱‘北京天橋’的花園西街。這里有賣小吃的,打竹簾子的,還有說大鼓書、拉洋片的、雜耍的。這里也是店鋪林立,有肉食店、布匹店、賣土產的等等,一眼望去,真讓人有種置身北京天橋的感覺,好熱鬧!”
“看到這里,如果你以為已經看到了老石門的熱鬧情景,那就錯了,順著花園西街往南走,里邊更加熱鬧!”這里劇場林立,人潮涌動。當時石門盛行聽本土的戲曲劇種“絲弦”,尤其是王永春主演的《空印盒》名噪一時,他還多次受邀去北京演出。而《空印盒》在石門的演出地點,就是這里——新世界劇場。解放后王永春還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在劇場附近賣藝的人很多,最為有名的當推“劉長河大變活人”。
人稱“八大怪”之一的大活寶劉進才不僅會“仙人摘豆”之類的戲法,同時也會很多令人咋舌的硬氣功,如吞鋼球:運足氣將一個鋼球吞進肚子里,然后再將另一個鋼球吞進去。觀眾還能聽見二個鋼球在體內碰撞的聲音。然后將此球運氣后再吐出來,實在令人稱奇!
張樹芳根據資料、老人的講述、圖片,將老石門復原到紙上,再通過紙,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這座城市,原來曾有過這樣的繁華。
那些建筑存在于我的畫紙里
老石門集舊時京津風貌于一體,五臟俱全。在很多小巷深處,還有很多別具特色的民居,如回族風格、山西小院風格甚至還有日本特色的房子,但隨著城市的變遷,它們大都不存在了。“不過,它們都在我的畫紙里呢。”
張樹芳退休前就喜歡在周末的閑暇,騎著自行車到處轉,出沒于風雨飄搖的老宅子,在大橋街、灣里廟、北大街、南小街、電報局街、民生街、正義街、休門街、萬子胡同……看到感興趣的事物,就把它畫在紙上,幾十年過去了,僅僅是幾條舊街道,他便畫了幾大本素材。
“下一步,我準備做民生街專集。那應該是最具石家莊建筑風情的一條街道吧,雖然它目前已面目全非,但在我的腦海里,它還活著呢,我覺得我有義務把它畫下來,交給后人。”
自2006年就開始跑古玩市場的張樹芳,目前已經在那里畫下了長達200多米的速寫素材。“在古玩市場,我可以看到古時候的大車,看到舊的大刀、二胡,有一次,一位朋友問我,你知道大車的車轂上有多少片鐵皮,每塊鐵皮上有多少顆鉚釘?我細一看,我的圖中畫得不準確,再到市場上一看,原來是那么回事啊。”
“這些積累,對我的第二卷石門百業圖將有很大的幫助,在第二卷里,我將畫超過100種的職業,爭取為后人留下一個準確的、別致的、圖文并茂的、繁華的老石門。”張樹芳說。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