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蒙古族馬頭琴:草原上飄起不落的音符

2009-02-17 14:42:22 作者:56china 來源:客福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蒙古族馬頭琴:草原上飄起不落的音符

\

馬頭琴

   

    申報地區或單位:內蒙古自治區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喜愛的傳統樂器之一,因琴頸上端雕飾有馬頭而得名。它以音箱、琴桿、琴弦、琴軸、琴弓等構成。馬頭琴音域寬廣,音色柔和優美、渾厚圓潤,除獨奏和民歌伴奏外,還可配合吟唱敘事古詩等說唱藝術。

\

生活中的馬頭琴

    馬頭琴的起源已有千余年歷史,北宋詩人歐陽修曾寫過奚琴本初奚人樂,奚人彈之雙淚落的詩句,奚人即指北方游牧民族東胡庫真奚部落人。在唐代文獻中也載有奚琴即嵇琴,漢語統稱胡琴的記述,胡琴即馬頭琴前身,亦稱為潮爾。《元史禮樂志》中載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可見元時的潮爾為龍首。1206年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時,潮爾已成為蒙古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亦為宮廷宴樂中不可缺少的弦樂器。在蒙古族早期英雄史詩《鎮壓莽古斯》中有這樣的詩句:有征服惡魔的利箭,有歡愉眾親的潮爾駿馬能把高山飛過,潮爾能使心肝欲墜,形象地說明潮爾在人們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明清之間,馬頭琴不僅廣泛流傳于民間,還是清宮廷樂隊合奏笳吹燕樂慶隆樂的樂器。

    蒙古族人民視馬頭琴聲為牧民心靈的聲音,認為馬頭琴是能驅魔、降惡的吉祥琴,人人都以演奏馬頭琴為榮。在錫林郭勒草原上,幾乎家家都有此樂器,并且將它懸掛在蒙古包內正中的包壁上,以示吉祥幸福。

    關于馬頭琴的來歷,蒙古民間傳說:很久以前,一個當奴隸的牧人精心喂養了一匹小白馬,不幸被惡毒的牧主折磨致死。牧人悲痛萬分,為了永遠懷念心愛的小馬,便依小白馬夢囑,取馬的小腿骨作琴桿,頭骨蒙馬皮做音箱,馬尾張弦和制弓弦。琴桿上端還雕飾了小馬的頭像。從此,馬頭琴伴隨著牧人流浪在草原上,他為牧民演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孤獨的小白馬》,訴說他和小馬的悲慘命運。這支哀傷感人的馬頭琴曲,也一直流傳在草原上。

\

呼和浩特市少年宮的蒙古族小朋友正在練習演奏

    至今,牧區的牲畜得了瘟病或母畜不愿給幼子喂奶時,還有請馬頭琴手去演奏,以優美的琴聲驅瘟,感化牲畜的民間習俗。草原上牧人們說:馬頭琴聲能使駱駝落淚,有些初次作母親的駱駝不知何故不愿為小駝羔喂乳。這時候,人們就會將馬頭琴藝人請來,在母駝面前演奏優美、動聽的曲子,后來母駝往往會被這婉轉柔美的琴聲所感化,喚起它無私的母性,并流下大滴的眼淚,主動親近小駝,為它哺乳。由此可以看出馬頭琴音樂感化能力之強,不僅能感化人類,還能感化動物。

    蒙古族馬頭琴的來歷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早在十三世紀初就在蒙古族人民當中廣泛流傳了,由于流傳地區的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東部地區則叫做“潮爾”。

    馬頭琴的共鳴箱是正梯形的,琴桿上端雕刻著馬頭。這是馬頭琴的基本造型也是馬頭琴名稱的來歷。馬頭琴的琴弦很特別,它是用幾十根長馬尾合成的,兩端用絲弦結住,系在琴上。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特別動聽,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

路途上必不可少的馬頭琴音樂

    早期的馬頭琴,是由馬頭琴樂手自制自用的,由于音量比較小,因此只適合于在蒙古包和室內演奏。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樂器制作者們對傳統馬頭琴進行了改造,這種經過改造的馬頭琴,音域得到擴大,用尼龍弦代替馬尾弦,使音量增大,并將定弦提高了四度。既保持了傳統馬頭琴原油的柔和、深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點。改良后的馬頭琴已經完全適用于舞臺上和室外演奏;它不僅能夠拉奏,而且還可以撥弦彈奏,成為蒙古族最主要的獨奏樂器之一。

    另外,樂器制作者還研制出了中型馬頭琴和大型馬頭琴,這兩種馬頭琴的演奏方法相當于西洋拉弦樂器當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這樣一來,馬頭琴“家族”就形成了一個高、中、低音俱全的完整樂器組,充實了中國民族樂隊。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改造和創制的新型馬頭琴在外表裝飾上仍然保持了蒙古民族的特點,在琴身上繪有民族特征的圖案,風格古色古香,雅致大方,從外觀上看,不失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馬頭琴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游記》載,十二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于宮廷樂隊。

    琴桿用梨木、紅木制,大者全長124、小者全長70厘米。音箱呈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六方或八方形。框板用硬木制,兩面蒙馬皮、牛皮或羊皮,并繪有圖案。也有背面蒙松木薄板的。兩側開有出音孔。琴桿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軸。弓用藤條作桿拴以馬尾。張兩條馬尾弦。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

\

馬頭琴 自娛自樂

    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改革制成數種馬頭琴。一種全長100厘米。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張尼龍弦。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另一種全長128厘米,音箱膜板結合,面板中央挖橢圓形洞框,蒙以蟒皮。增置弧面指板,張三條金屬弦。定弦A、d、a。音域A—c2。

    演奏時坐姿,音箱夾于兩腿中間,琴桿偏向左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在弦外拉奏。按弦法頗為獨特,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頂弦,無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頂弦。有顫指、滑音、雙音、撥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右手有頓弓、擊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
 

   相關文章:
 
山歌年年唱春光:那坡壯族民歌
 天籟之音——彝族“海菜腔
 石屏彝族花腰歌舞節——盡現花腰神韻(組圖)
 侗族琵琶歌:此曲本應天上有
 香港涼茶:爽口悅肺,喝出一個清涼世界(圖)
 
香港粵劇——唱響香江 迷醉夜未央(圖)
 川北薅草鑼鼓:愉快的勞動之歌
 
聽!城里飄起原汁原味木洞山歌
 南溪號子”--重慶黔江絕唱 (圖)
 
川江號子:長江魂魄的千古絕唱
 
靖州苗族歌鼟:山歌傳情 茶歌娶親(多圖)
 明清俗曲的活化石:聊齋俚曲
 藏族拉伊醉六月 歌聲繚繞金銀灘(組圖)
 
寧夏回族山花兒:粗獷豪放 再現隴山小調韻味
 
瞿曇寺花兒會:多民族交流的見證(組圖)

上一篇: 少數民族器樂集錦試聽

下一篇: 靖州苗族歌鼟:山歌傳情 茶歌娶親

已有0條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