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彝族的情歌與舞蹈

2009-02-16 12:54:06 作者:56china 來源: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分布于中國四川、云南、貴州等三個省。
  彝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遠在公元前2世紀彝族先民就開始繁衍生息于中國云南省的滇池等地。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彝族人民創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其中美妙的歌舞藝術是彝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貴州省貴陽市清鎮紅楓湖一帶的大沖村興隆彝家寨,彝族青年男女經常采用情歌對唱的方式來尋覓自己的心上人。在風光秀麗的紅楓湖畔,我們看到彝族男女青年們以歌抒情傳意,對歌的場景也極為有趣。有時幾對戀人會在歌聲中同時結為情侶,但也有的小伙子可能會一無所獲。甚至還有兩個男青年爭搶一個姑娘的有趣場面。彝族青年對歌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形形色色。但對歌的內容是相同的,都是男女約會傾吐愛情的一種社交活動。如有的對歌是在男方寨子進行。他們對不贏女方時,會把長輩歌手請來幫忙,女方就得靠自己的硬功夫了。無論哪方對輸,都要按歷史習慣買禮物贈與對方。對歌日期一到,成群結隊的小伙子們穿上雪白的襯衣,挎上自己心愛的龍頭月琴,邊彈邊唱著優美動聽的山歌,去迎接即將到來的姑娘們。如果在路上發現蝴蝶在周圍飛舞,小鳥在樹上歡唱,他們認為那就象征著姑娘們早已經到了約會點。這時,小伙兒們的情緒非常高漲,你追我趕地跑向對歌場。

\   對唱時先由哪方開始都可以。由一人領唱,大家合唱。唱的內容有《猜謎》、《贊美》、《自悲》、《情歌》、《白話》等五種。無論哪一種,歌譜都幾乎相似,只是歌詞內容不同。通過對歌,雙方盡吐肺腑之言。在歌場上結成的姻緣是相當牢靠的,十之八九能成。所以彝族青年把這稱為“比蜂蜜還甜”的愛情。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逢年過節,舞蹈表演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彝族舞蹈形式多種多樣,有喜迎賓客的《洗塵舞》;有歡慶豐收的《鈴鐺舞》;也有慶賀民族傳統節日的《七月歡歌》,還有表現彝族青年追求愛情的《三月會》等,真是五彩繽紛,熱鬧非凡。
  在貴州花溪,彝家姑娘每當有貴客來臨時,都要跳起熱烈歡快的“洗塵舞”。打是親,罵是愛,彝族姑娘以這種獨特的迎客方式歡迎遠方來的客人,為客人掃去路途的塵埃和疲憊,祝福客人事事順利,平平安安。“洗塵舞”以彝族姑娘們獨到的舞蹈語匯表現了她們對到彝家來往賓客們的一種發自內心的美好祝福。
  彝家人迎客除了優美的舞蹈,還有動人的歌聲。他們有著傳統的娛樂方式和審美意識。彝族民間曲調非常豐富,有敘事曲與抒情曲。如迎親調、迎客調、飲酒調等等,生活的積累使他們獲取了豐富的創作營養,著名的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就是根據彝族民間曲調創作而成的。
“鈴鐺舞”是彝族人民喜慶豐收的一種民間舞蹈。每當豐收的日子,彝族男女青年就會在村寨中手持串鈴,在木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們就著鼓點和著腳板蹋地的響聲而跳。這種舞蹈沒有旋轉大跳的高難度動作,但是要求換腳靈活,晃鈴與舞姿要步調一致,且耍手均勻,特別是姑娘們帶的手飾、耳墜、項鏈,以及頭帕上裝飾的銀器、珠子,在陽光的反射下,閃閃發光,耀眼奪目,使圍觀者會得到有一種淳厚、獨特之美的享受。鈴鐺舞每逢高潮時,表演者還要一齊發出“嘿、嘿”的呼叫聲,以此來表達他們喜慶豐收的歡樂之情。
  彝族除了喜慶的豐收時節,而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應當屬“火把節”。火把節這天,彝家人以松木為燎,高達丈余,稱為“火把”。當夜幕低垂之時,彝家山寨一片熱氣騰騰。各寨的火把相映爭輝,照得夜空一片火紅;一支支火炬散布在田野山鄉,給彝鄉增添了興旺熱烈的色彩。人們還高擎火把巡逡在田野之間,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有人說火把節是人們用火把照田,以求除去危害農作物的蟲災獲得豐收。這大概是火把節最早興起的原因吧。但是,還是那些彝族火把節的民間傳說故事,生動感人,促人奮發。對于火把節的起緣,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的惡神欺壓地上的百姓,降下洪水、旱災,給人間造成深重災難。有一位彝族的祖先支呷洛戰勝了這些災難,使天上的惡神怒不可遏,它帶著許多害蟲來糟蹋莊稼,并與支呷洛交戰。激戰當中,支呷洛巧妙地變成蜜蜂鉆入葫蘆里,再從另一邊的葫蘆壁上咬穿一個小洞鉆出飛走了。惡神變成一只馬蜂追趕,鉆進了葫蘆,但卻怎么也逃不出來,老百姓燃起火把,燒死了葫蘆中的惡神和所有的害蟲。為了紀念支呷洛的勝利和功績,于是每年人們就點燃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火把節。火把節之夜熱烈歡騰,堆堆篝火,簇簇火把,映紅夜空;人們歌舞管弦,通宵達旦,這時也正是男女青年們結識朋友和尋覓伴侶的好場合。
  《七月歡歌》的舞蹈就是在火把節上彝族青年們常跳的一個舞蹈。“七月歡歌”表現彝家青年歡慶節日的熱烈情緒,它通過歡快的舞姿淋漓盡致地反映了彝家人歡度火把節的歡天喜地的高漲熱情,以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熊熊的火把燃燒起來,映紅了彝家山寨的半邊天,彝家人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團結友愛共同奔向幸福的明天。
  彝族青年有一個表示自己有美好心上人的獨特標志,那就是花腰帶。在彝族火把節上,有些彝家的小伙子要把潔白的襯衣塞進藍靛染成的青布褲子里,勒上一條花腰帶,就表示自己有了合心意的情人。花腰帶是彝家青年愛情的信物,沒有情人的小伙子是勒不上的。在有些地方的彝家村寨的青年,用花腰帶傳情,別有一番風趣。當姑娘在勞動中或通過媒人的撮合,和小伙子相愛以后,就要背著長輩,利用閑暇之時,用各種有色的絲線,精心繡制有花朵、蝴蝶、小鳥等圖案的花腰帶。腰帶繡成之后,利用約會的時間,把腰帶送給小伙子。小伙子得到腰帶,心里踏實了,也把揣在懷里的手鐲或耳環給姑娘帶上,以表示真誠相愛。彝族舞蹈《三月會》表的就是彝族青年男女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的真實寫照。
  “三月會”愛情真奇妙,居然在推推拉拉中表達,推一下都是情,撞一下也含著笑,連姑娘小伙子中的小小煙盒,也彈出了心中的愛慕之情。在貴州紅楓湖挖力彝族村,每當彝族青年跳起歡快的舞蹈《三月會》總會引來眾多的觀賞者,人們為美妙的舞姿所陶醉,為彝族青年純真的愛情所羨慕,更為他們能結為美好姻緣而衷心祝福。
  彝族青年們在歌舞中相互表達和追求純真的愛情,而一旦美好事成,就會舉行傳統的婚姻大事。彝族婚姻的習俗很有特點,在雙方確定終身大事后,男方先要送些禮物,謂之“燒大香”;同時擇定吉日,準備辦理婚事。女方出嫁時,姑娘要由其兄背出家門,扶上馬,兄弟姐妹陪同,父親、叔伯和親友護送,一道去新郎家里。陪同新娘的女伴,其裝束打扮同新娘一模一樣,有意讓人難辨誰是新娘。新婚之夜,送親女伴和胞妹陪伴新娘,寸步不離,新郎不能隨便出入洞房,更不允許新郎新娘同宿。次日,新娘隨送親人等辭別新郎返回娘家。待到翌年農忙時節,男方請人交涉后,新娘仍由胞兄、弟、妹等人送至夫家。7日后,新娘熟悉夫家情況之后,送親兄妹才離去。至此,新婚夫婦才同房共寢,謂之“坐家”。如今,彝族婚俗已有很大改革,結婚禮節也日漸簡化,講究時新。(來源:中國廣播網|圖文:馮贛勇)

上一篇: 賈堂霞獨唱專輯

下一篇: 奔放的舞步- 土家族擺手舞

已有0條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