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鶴慶縣新華村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小錘敲過一千年”的古老白族村寨。據《鶴慶縣志》記載,早在明朝,新華村的村民們就開始加工民族首飾等工藝品,從南詔時期就已是云南銅銀器手工藝中心,至今已有上千年的金、銀、銅器加工歷史,其產品沿著“茶馬古道”大量輸送到我國藏區及尼泊爾、印度等國,“鶴川匠人”的美名傳譽海內外。目前,新華村80%以上的家庭從事手工藝品制作,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民族銀器手工藝品加工地,是省級民族旅游村。</p>
今天整理以前的資料,發現還有一些關于大理鶴慶新華村的照片,歸集一下,算是一種回憶吧:</p>
村邊黑龍潭的山水風光有蘇州園林的一點味道。</p>
村東南一公里處有一片2000多畝的草海濕地,是野鴨和許多水鳥的棲息地。</p>
村中央的這個小橋,做工精致,從光滑的石欄就能看出歷史滄桑。
好象是以前的戲臺,下面的獅子和立柱墩早已被人們遺忘。</p>
刻字和下面的雕刻不知是哪個年代的了……
小街古樹流水戀人民居手工,和諧……
門樓都非常漂亮,粉飾和飛檐保留著白族民居的特色。</p>
看看門上這個木雕,真是舒服,是劍川人做的嗎?
銅器加工每家都有,人物做的還是比較逼真。</p>
這個好象是為藏傳佛教打制的法器。</p>
銀器加工是家庭式作坊,處處可見。</p>
這個銀盤還未成形,真想買一個就是錢不夠。</p>
制作工藝我們搞不懂,這種里面是鉛,刻好后火燒使鉛融化,就成空的了。<a href="/uploadfile/2009/0128/2266155037497911232.jpg">
工具繁多,怪不得能做出各式各樣的藝術品。</p>
走進一家寸姓院落,家中的銀器陳列室什么都有,著名的九龍壺最大的要上萬。</p>
第二天就要離開大麗工地了,就買了兩個銀手鐲,一為母親一為老婆。村內土著人從不做假,銀器絕對是純銀,旅游區的就不敢保證了,以我的經驗來看,100元左右的手鐲純度都不夠,我這兩只共花費500元,專門燒回銀白色驗證了一下,然后又重新打光。</p>
戶主寸發標在手鐲上簽字留作紀念。</p>
樸實的內當家,厚重的家內的擺設理念,真是一個和諧的家庭。</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